飲水消毒的操作方法
為了做好飲用水的消毒,首先必須選擇合適的水源。在有條件的地方盡可能地使用地下水。在采用地表水時,取水口應在豬場自身的和工業區或居民區的污水排放口上游,并與之保持較遠的距離;取水口應建立在靠近湖泊或河流中心的地方,如果只能在近岸處取水,則應修建能對水進行過濾的濾井;在修建供水系統時應考慮到對飲用水的消毒方式,zui好建筑水塔或蓄水池
1、一次投入法在蓄水池或水塔放滿水,根據其容積和稍毒劑稀釋要求,計算出需要的化學消毒劑量,在進行飲用水前,投入到蓄水池或水塔拌勻,讓家畜飲用一次投入法需要在每次飲完蓄水池或水塔中的水后再加水,加水后再添加消毒劑,需要頻繁在蓄水池或水塔中加水加藥,+分麻煩。適用于需水量不大的小規模養殖場和有較大的蓄水池或水塔的養殖場
2、持續消毒法養殖場多采用持續供水,一次性向池中加入消毒劑,僅可維持較短的時間,頻繁加藥比較麻煩,為此可在貯水池中應用持續氯消毒法,可一次投藥后保持715天對水的有效消毒。方法是將消毒劑用塑料袋或塑料桶等容器裝好,裝入的量為用于消毒1天飲用水的消毒劑的20倍或30倍量,將其拌成糊狀,視用水量的大小在塑料袋(桶上打02~0.4mm的小孔若干個,將塑料袋(桶)懸掛在供水系統的入水口,在水流的作用下消毒劑緩慢地從袋中釋出。由于此種方法控制水中消毒劑濃度完全靠塑料袋上孔的直徑大小和數目多少,因此一般應在第1次使用時進行試驗,為了確保在7-15天袋中的消毒劑應完全被釋放。有可能時需測定水中的余氯量,必要時也可測定消毒后水中細菌總數來確定消毒效果。
本產品在水中經過鏈式反應產生次氯酸,新生態氧,氧化和氯化病原體,干擾病原體的DNA和RNA合成,使病原體的蛋白質凝固變性,進而干擾病原體酶系統的活性,影響其代謝,增加細胞膜通透性,造成酶和營養物質的流失,病原體溶解破裂,進而殺滅病原體。用于環境,空氣和飲用水等的消毒。
用法與用量:一斤兌水200斤 用于圈舍外消毒
一斤兌水400斤 用于圈舍內消毒
浸泡或噴霧:1:200濃度稀釋。
注意事項:不與堿類物質混存或合并使用
相關評論 共0條